
为“南海一号”量身打造的巨型钢沉井今天正驶往打捞现场,这标志着我国对宋代沉船“南海一号”的打捞及重大考古工作全面展开。本报记者已赶赴打捞现场,为读者及时报道“南海一号”打捞进程,对我国这项重大考古活动进行全程报道。
“南海一号”这条宋代古船从哪里始航,蓝冠平台网站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究竟在哪里?为什么沉没在珠江口?南宋时的中国是否已经进入“海洋时代”?一个个历史谜团蕴含着巨大的考古价值。本报将推出记者在现场的系列跟踪报道。
据悉,“南海一号”古沉船整体打捞无论在世界考古界还是在打捞界都属首创。随着沉井运抵“南海一号”打捞现场,考古打捞工作全面展开。按照打捞方案,预计今年7月左右“南海一号”将重见天日。目前,“南海一号”沉船上方及其周边多达25吨的凝结物已清理完毕,清理过程中出水较完整的各类文物有73套,共390件。目前在沉船底部淤泥中发现的文物,都具有很高的自身价值和考古价值。有专家预测,船内六万余件文物堪比兵马俑,将为研究我国南宋期间海上贸易和社会生活提供重要依据。
“南海一号”究竟是什么原因沉没的?是遇到了巨大风浪还是另有其他原因?广东省文化厅副厅长景李虎昨天说,他们已经发现了沉船原因的蛛丝马迹,但不便透露过多具体细节。
景李虎说,以前对“南海一号”沉没的原因有过诸多猜想,比如是否因为超载?是否因为船体老化?而这次发现的可能沉船原因却非常意外。他谈到了世界两条著名沉船的原因,都是因为改建后载重量超过一倍而沉没的。他认为,如果“南海一号”是遇到大风浪而沉没的话,是不可能呈现出现在探摸到的四平八稳状态的。至于“南海一号”到底为什么沉没,蓝冠登录平台他说目前正和打捞局仔细研究这些蛛丝马迹,一旦得到确认便会公布。“我们想给大家一个科学的、有学术依据的说法。据说,这些蛛丝马迹还牵涉到‘南海一号’航行的目的地。”景李虎说。
“南海一号”打捞探秘
装载“南海一号”古船打捞沉井的拖船于6日出发前往广东阳江,预计8日将运抵阳江海域“南海一号”考古打捞现场。据“南海一号”整体打捞项目总指挥吴建成介绍,按照整体打捞方案,打捞关键就在于制作一个巨型沉井把“南海一号”整体打捞出海。
用沉井罩住沉船再打捞
由广州打捞局设计和制造的沉井呈长方形,长35.7米,宽14.4米,高12米,重达530吨,属于非常规钢结构建筑。沉井的四壁采用封闭式双壁空心钢结构烧焊而成,俯视像一个巨大的“回”字,在沉放之前,四壁的中空夹层部分将被填满沙子,以增加沉井的自身重量,满足静压的重力需要。
该沉井分为上、下两段。目前,上下沉井已连为一体。当沉井整体静压到位后,将把沉井缓缓压入淤泥,上沉井罩住沉船,下沉井像刀刃一样插入海底淤泥中。届时,潜水员将上下沉井分离。从上沉井底部两侧穿引36根钢梁,形成一个封底的“钢箱”。然后,装着古沉船和淤泥的上沉井将被亚洲第一浮吊——“华天龙”号吊到全潜驳船上。下沉井将永埋海底。
打捞技术工艺安全可靠
经专家多次论证,整体打捞模式是对“南海一号”的最佳保护方法。打捞步骤如下:一、先用精密的水下定位仪器,勘测定位沉船位置,并打下十二根定位桩;二、定制一个巨型钢沉井,使用“静压法”将沉井缓缓压入淤泥,整体罩住沉船船体及其周围淤泥;三、挖空沉井两侧区域内的泥沙;四、从上沉井底部两侧穿引三十六根方形钢梁,形成一个封底的“钢箱”;五、穿起吊钢丝,上、下沉井分离,并用起重船“华天龙”号将上沉井整体起吊,再放到全潜驳船上;六、全潜驳船起浮、拖航;七、将沉井拖移至预先做好的“水晶宫”内。
广州打捞局认为,打捞工程的重点和难点主要集中在钢沉井的沉放和底托梁的穿引、钢沉井起吊这几个关键步骤上。经过精心的计算和周密准备,目前整体打捞在技术和工艺上是安全可靠、切实可行的。
现已打捞出4000余件名贵瓷器四大名窑珍品,这里都有“南海一号”古沉船上的瓷器,究竟来自哪些地方,专家经过考证认为其来自中国四大名窑。
从2002年3月至5月间,国家水下考古队从“南海一号”中打捞出4000余件名贵瓷器,包括白釉四方执壶、青釉划花碗、青白釉碟、青白釉花瓣口卷草纹碟等。
据介绍,这些瓷器不少“出身尊贵”,出自中国四大名窑,还有景德镇窑系的影青瓷,福建德化窑系的白瓷,福建瓷灶窑系的绿釉碟、碗及浙江龙泉窑系的青瓷,均是稀世珍宝。
福建德化瓷器研究专家徐本章说,lg蓝冠下载福建省德化县自宋元以来,瓷业兴盛,自宋代以来瓷器就销往日本、菲律宾、印尼及非洲一些国家,德化瓷器胎壁薄,体现了高超的制瓷技巧。